top of page

用資本語言說台灣故事 創新思維掌握出行商機



產品製造向來是台灣機械立足全球產業的核心能力,不過光靠技術單打獨鬥,已然不足以因應智慧化時代的市場需求。金庫資本自成立以來,就善用資本的力量,建立起完整的產業生態鏈,並協助台灣產業找到出海口。總經理丁學文在「大肚山產業創新論壇」中,就以「電動出行全球趨勢與資本整合戰略」為題,向與會的企業家剖析出行產業的趨勢與戰略思維。

丁學文先介紹「出行產業」的定義與運作方式。所謂的出行產業是指科技平台與交通工具整合所提供的各種服務,暢行在台灣各城市的YouBike就是其一。另外像是全球知名的Uber、中國的滴滴打車,或是近年快速興起的Foodpanda、Uber Eat等餐點外送都是,這些企業都是將智慧型手機與交通工具鏈結起來,創造出全新的電動出行(emobility)商業模式,2019年全球494家獨角獸企業中,有31%與電動出行有關,因此他認為未來十年此一模式將會延續目前的驚人成長,創造出龐大的商機。


不過要進軍電動出行產業,丁學文指出必須有四大要件,首先是傳統的製造業,其次是可供應電動車需求的電子產業,第三是智慧化建置,最後則是出行服務。在此四要件中,台灣佔有前三者,這也是全球產業獨一無二的優勢,不過囿於市場規模,第四項出行服務一直出不了台灣,因此金庫資本從2011年創立時,就希望透過資本力量的操作,將台灣產業走向全球,創造出全新價值。

至於要如何因應時代變局調整思維,進而掌握出行產業的商機?丁學文先分析近年來全球產業環境的變化。他表示2018年中美兩強開始對峙,2020年初肺炎疫情快速擴大,這兩大黑天鵝又帶來保護主義興起、供應鏈斷鏈、經濟基礎重創、紓困資金氾濫、全球股市泡沫化等小黑天鵝出現,在如此巨大的衝擊下,企業要如何因應?他以電動車大廠Tesla的作法,點出新世代企業營運與思維。


Tesla成立17年,2019年的營收為246億美元,交車數為36萬輛,傳統燃油車大廠豐田汽車(Toyota)同年的營收與交車輛則分別為2,830億美元與900萬輛車,但Tesla 2020年8月市值達到2,780億美元,同時間豐田僅有2050億美元。


之所以會有如此差異,丁學文指出這個時代商業市場的資本已經過於充足,缺乏的是好故事,也就是企業必須給市場、給客戶更豐富的想像空間,而非只是傳統的單線產品銷售。他指出Tesla將自己塑造成科技公司而非車廠,善用各方資源,讓資源可以共享互補,並結合在地龍頭企業,建立多贏策略,並精準運作資本槓桿,最後成為全球電動車的龍頭廠商。


從Tesla的操作手法可以看出,現在的世代已然不同,企業的營運策略必須有新思維,尤其在資本運作方面,更要突破過去的框架。他指出台灣社會向來不缺資本,但是資本都未能與產業結合,而金庫資本當年成立的背景,就與產業有極深的連結。當時金庫的股東共有11位,分別來自不同產業,這些股東的技術又都是出行產業所需,彼此就是一個具有規模的生態鏈。公司成立後,金庫資本積極尋找東南亞具潛力的新創企業,除了投資之外,也藉由既有生態圈提供技術與產品服務,此一作法除了確保金庫資本的投資獲利外,也讓台灣製造業有了出海口。


例如2020年金庫資本以3,000萬美元入股東南亞共享乘車獨角獸Grab時,雙方就簽訂協議,未來Grab必須唯一採用台灣光陽的Ionex車能網電池交換機制,而透過Ionex,金庫資本現已具備創新資本平台、台灣高端科技與傳統供應鏈等三大優勢,未來無論是新技術或新應用服務的業者,都可成為該公司的投資標的,並將之納入產業生態圈中,創造出多贏局面。


對於這幾年的產業環境變局,丁學文引用世界名著《雙城記》的開場白,他說這是最壞的時代,也是最好的時代,現在全球經濟市場的狀態是用資本追逐最好的故事,未來十年,金庫資本將持續善用資本的力量為台灣產業找出海口,而台灣產業也需要改變既有的做法,除了深耕技術外,還要學會用資本語言說具有前景的故事,方能在新世界立足。(賴威霖整理)


soure: 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cat=158&cat1=20&cat2=10&id=0000591902_zvvlt8mblpbm1o38hqwn5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