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 年台灣捲起一股共享機車熱潮,GoShare 和 iRent 兩家共享機車服務都正式上線,營運 3 年的 WeMo 也宣布會員人數達到近 30 萬。深耕共享機車投資的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認為,台灣電動機車產業如何利用優勢接軌國際,發展海外共享機車服務拓展市場,成為當前一大課題。
以雙贏模式為台商突破海外市場
金庫資本 2011 年成立於中國,當時許多台商在中國出師不利,而金庫的設立就是為了利用資本運作協助台商切入中國市場。不過由於中美關係惡化,金庫在 2017 年回台灣設置辦公室,做為投資印度和東南亞的基地。丁學文表示,雖然因為名稱常讓人誤認金庫為光陽的子公司,其實金庫是獨立企業,只是借用「Kymco」的台語諧音命名,但光陽也是金庫相當重要的投資人。
金庫資本是第一個在長三角協助中國產業升級的基金,獲得台灣企業和中國政府投資。最早金庫落腳於浙江,除了引進浙江省政府的資金,還從電池、儀表、線束和軸承等業界找來產業投資者。丁學文形容金庫像一個平台,投資者都是擁有高端技術的廠商,被投資者都是中國的新創或公司,一方有技術一方了解市場,金庫的平台讓兩邊整合互助,協助中國公司產業升級,也幫台灣企業打進中國市場。
丁學文舉光陽為例,當時光陽進入中國 20 年卻每年賣不到 1 萬輛車,因此金庫對市場宣告光陽要尋找合作夥伴,並提供技術幫助產業升級,最後由中國第二大的電動車廠綠源雀屏中選。2012 年金庫投資綠源成為其唯一的外部董事,綠源負責通路和生產,光陽提供高階技術,雙方在杭州合資成立綠源光陽。雙方合作讓光陽成功進入中國市場,綠源也獲得技術升級,金庫則賺到股權增值,創造三贏局面。
推出共享服務不如賣車給共享服務
金庫相當看好共享機車產業,並鎖定中國、印度和東南亞地區。丁學文認為共享經濟成功的關鍵在於兩點,首先要有夠大的市場才能極大化共享的經濟效益,其次是活躍的資本市場讓企業不斷募資,而前述 3 個地區都符合這兩大條件。丁學文指出金庫擁有台灣的高階製造和科技背景,又具有中國資本運作的經驗,成為切入共享機車產業的本錢。
▲ 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。
丁學文表示,要判斷共享經濟能否成功要回到原始點,觀察公司的商業模式及如何獲利。他認為由於投放車輛的成本極高,要直接從共享機車服務賺錢相當困難,替共享平台提供電動機車的車輛、電池和軟體更容易獲利。目前金庫在中國攜手餓了麼、美團與盒馬鮮生,並與東南亞共享乘車獨角獸 Grab 合作,印度則聯手 Bounce 和 Ola,讓台灣廠商為這些巨頭提供電動車和車輛支援體系。丁學文預告 2020 年就能在新加坡和印尼看到綠色的 Grab 電動機車,後面標著 Powered by Kymco。
台灣由於市場規模太小,共享機車服務本身要獲利難度更高。因此相較於目前引發關注的三大共享機車平台,金庫更看重台灣電池、軟體系統和製車等電動機車生產鏈,並投資這些公司為中國、印度和東南亞共享機車發展的後勤基地。
以資本運作治病的醫生
丁學文指出,金庫是一個股權投資機構,並定位為以資本運作替新創治病的醫生,只是不收錢而是收股權。以共享機車為例,他分析這個產業想成功需要集結四大要素,第一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製車工藝,第二是車聯網解決方案,第三為符合市場特色的電池,第四則是共享乘車的系統和 App。金庫擁有四大要素組合的全套方案,根據合作對象的需求對症下藥,並搭配對方原有的強項,像是與 Grab 的合作就是提供前三項要素。
金庫選擇投資和自身優勢互補的企業,如同綠源和光陽合作的模式,並將相同模式複製到各個市場,發揮 1+1>2 的效果。不過同樣的模式還需要在地化,想在地化不僅要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,還得抓住產業政策的變化,這般艱鉅的任務金庫會交給在地團隊,因此合作對象通常是了解當地市場的企業。
丁學文表示,預計將在近期公布金庫在印度、東南亞和台灣所有的投資項目,以及和 Grab 合作的詳情,展現金庫長期以來在共享機車領域耕耘的成果。
Opmerkingen